??通川區委、區政府堅決扛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積極應對六十年一遇旱情對全區糧食生產帶來的影響,抓緊抓實晚秋糧食生產。
一是組織領導到位。區委、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部署,研究解決晚秋生產中堵點難點問題。成立分管領導為組長,農業農村、財政、統計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,建立議事協調機制,全面統籌、協調、指導晚秋生產有序開展。截至目前,區委、區政府主要領導專題研究、現場督導晚秋生產4次,區級領導深入鄉鎮(街道)開展督導30余次,收集晚秋生產意見建議160余個。
二是宣傳發動到位。緊盯全年糧食目標任務,通過發放宣傳資料、橫幅標語、院壩會、流動宣傳車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,引導農戶、種植大戶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,在玉米、大豆、水稻收獲后因地制宜擴大秋玉米、秋大豆、秋紅薯、秋馬鈴薯等秋糧種植。截至目前,全區共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、橫幅標語100余幅、召開村組院壩會400余次,完成秋糧播栽7.72萬畝,完成率95.31%。
三是資金保障到位。全面調查農戶秋馬鈴薯種植需求,逐戶登記自有種薯情況,在摸清全區秋馬鈴薯種源缺口后,積極與供種企業溝通銜接,加大財政資金投入,落實晚秋生產資金400余萬元,采購種薯650噸、肥料300噸,充足保障生產需求。
四是示范引領到位。集成組裝“脫毒種薯、土體深松、大壟種植、機械中耕、科學施肥、系統防病”秋馬鈴薯綠色輕簡化栽培技術,依托種植大戶、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各類農業經營主體,區、鄉、村三級層層建立千畝示范片、百畝攻關方、十畝展示點,營造良好“大戶示范農戶看,大戶領著農戶干”氛圍,示范帶動全區秋馬鈴薯種植深入推進。全區建成千畝示范片1個、百畝攻關方6個、十畝展示點134個,已完成秋馬鈴薯種植5.12萬畝。
五是技術服務到位。建立區級農技人員“包鄉指導、蹲點服務”工作制度,派出一百余名名農技術人員深入鄉村組和田間地頭,指導種植戶做好晚秋生產,切實做到科技人員直接到戶,良種良法直接到田,技術要領直接到人。截至目前,區鄉兩級共召開秋馬鈴薯技術培訓會13次,開展技術指導470余次。